最好的竞争方式,就是不要跟别人争。但是有时候,你不得不进行攻击性的竞争,在被迫做出攻击性市场竞争的需求下,我们不主张非理性的野蛮竞争,比如:通过渠道的霸占、更大的媒体资金轰炸、挖角,甚至栽赃陷害等等,这在我们看来都是拙劣的手法网站推广。
攻击性的竞争行为,完全可以变得更巧妙更理性,关于这一点李斯&特劳特在《营销战》中提得很明确——进攻对手强势中所存在弱势。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首先要找到对手最强势的点在哪里,然后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强势点的背面,其实每一个强势点的背面都隐藏着弱势。当你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并攻击时,对手不可能进行还击,为什么?因为他若还击就等于否决了自己。
就如同大英帝国不能还击甘地一样,甘地是在遵从大英帝国法律精神下的进攻,换句话说甘地这么做并没有违法,你如何用法律去制裁他?这一点得益于甘地是在英国学法律出身的背景,他深知英国人的套路。所以当我们要进攻一个强大的对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套路。
同样,七喜进攻的是可乐的痛点,可乐之所以谓可乐是因为它含咖啡因,这一点可乐无法否认网络推广。
新品往往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而存在,为什么?因为越是领导品牌就越有可能是“大路货”。这一点领导品牌是不能否认的。
在个性化比较明显女装领域是最典型的,没有那个绝对强势的品牌,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怕“撞衫”,当一个品牌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一定阳极阴生,所以很少有女装品牌能突破5%的市场份额。因为你越强大,也就意味着你越弱个性化。
或者所有强大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致命的漏洞,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如同鳄鱼的腹部。
用品类之争取代品牌之争——指桑骂槐
有时间你也可以“跨界”一下,你不必与同类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窝里斗”,同行业内的“窝里斗”就是典型的“品牌之争”,同行间争相成为“品类代表”,谁也不服气谁,景象是“群魔乱舞”,结果是 “群龙无首”。
其实,如果你真的想成为老大,就得有老大的气度,没有必要跟小弟们争夺那些小惠小利,你得为整个行业谋福利,大家才能尊你为老大,如果你真的有老大的气度,即便你在实力上算不得老大,但由于你的气度问题,你最终是可以充当老大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行业的老大,都代表着一个品类。其他兄弟顶多代表某一细分品类,比如格力,这个老大代表着的是“空调”这个行业,而美的代表着的可能是“变频”这个细分品类,从定位角度来看,格力的网面更大,因为你只要想到空调就会想到格力,如果你的焦点是“变频”的话,你就会关注美的,表面上来看,大家各得其所,实际上美的的定位天然是吃亏的,为什么?因为变频的最终还是导归到空调身上,美的的定位等于是格力的深入注解,美的空调如何突围呢?美的所要做的不是再继续抢占“变频空调”的定位,而是要为“变频空调”这个细分品类充当吹鼓手,进行摇旗呐喊,把“变频空调”这个“蛋糕”变大,才对美的有意义,否则美的空调仍然是格力空调的广告注脚。如果美的是为“变频空调”这个行业说话的话,美的就不必要与海信去争夺变频空调的地位了,因为美的的行为是为整个“变频空调”行业牟利的,既然美的这么“大气”地为这个行业思考,美的当然是这个“变频空调”行业的老大了网络营销!
如果这个还是不太能说明问题,这里再举一个奶业的例子,广州市的几大奶业,有燕塘、香满楼、风行,可以说这几家奶业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与蒙牛、伊利、光明几家全国性渠道的奶业相比,广州本地的奶业机构顶多算是二类,以燕塘为例,如果燕塘想成为本地奶的老大,燕塘所要做的就不是着眼二类竞争圈的比拼,仅限于二类竞争圈的比拼是很难服众的,大家一定谁都不服气谁,那么燕塘该怎么做呢?燕塘要着眼的应该是整个奶业,燕塘要把自己首要的竞争目标锁定在蒙牛、伊利这些一类对手,怎么进攻这些一类对手呢?那就是上个话题我们谈到的,进攻对手强势中所隐含的弱势,蒙牛、伊利属于全国性品牌,这是它们的强势之处,但是这个强势的背后隐藏着鳄鱼的柔软的腹部,牛奶这个全国品牌一定受运输半径的困扰,特别是蒙牛、伊利这些跟产地息息相关的产品,全国范围的运输半径决定了它们只能产“长寿奶”,也就是保质期相对长的牛奶,而燕塘就可以借助地域优势产保质期较短的“鲜奶”,鲜奶的营养成分一定远高于保质期长的“长寿奶”,你燕塘不要跟蒙牛、伊利比拼奶源,你要跟其比拼新鲜,但事情还远没这么简单,你燕塘所要做的不是孤立地卖自己的产品有多新鲜,燕塘要竖起“鲜奶”品类的大旗与伊利、蒙牛这些“长寿奶”们进行PK,重新定义伊利、蒙牛,让“鲜奶”这个品类赢过“长寿奶”,你燕塘如果能替“鲜奶”这个行业说话,理所当然地燕塘就成了“鲜奶”的“品类代表”,风行、香满楼这些品牌还不乖乖地俯首称臣?这就是“用品类之争取代品牌之争”的典型,颇有围魏救赵假道灭虢的风韵网络营销。
可是燕塘令人失望地提出“新鲜零距离”,把好好的一个谋略当做一个USP卖点用了,简直是暴殄天物。浪费完一个Big idea之后好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获益,燕塘现在又甩出“情感牌”,大概是想借助“毒奶粉”事件后人们的惶恐,拼命拉拢人气!这或许也没错,但是这也仅仅是个阶段性的战术,之后怎么办?一直延续情感线路吗?难道人家风行、香满楼就没有情商?你的战略何在?软绵绵的水骨头网络营销!
营销,第一要义是理性,是谋略,而不是狼性,很少看到靠凶狠残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相比之下狼性更像是“困兽犹斗”。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3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