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所以,现在营销人的问题是如何更精确地定位他们的产品,并搜索到与之匹配的传播渠道?
蒋炯文:是的。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现在都提供这样的服务。facebook最核心的盈利模式就是把社区成员按类别打包,提供给商家做广告推广之用。facebook并不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它有5亿多的实名注册用户,每个人都会或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发布一些产品相关信息。例如宝洁公司想要推广某种女性护发产品,facebook能很快搜索到相关人群,便于宝洁做小规模的推广或者试用网站推广。
记者:现在关于社交网站的道德界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到底该不该出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蒋炯文:facebook上市在即,CNBC最近播出了一部名为《facebook痴迷》(facebook obsession)的纪录片,很深入地探讨了信息披露底线的问题。到底facebook这样的机构可以透露多少用户信息,如何才不至于侵犯用户私隐,这一点至今尚无定论。这部纪录片中既有通过facebook找到亲生母亲的感人故事,也有资深高中教师因为在facebook上不慎点评学生而丢掉工作的故事,导致现在很多人退出facebook的运动网络推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更多的细分渠道,但其本身的公信力却存在很大问题。比如twitter或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用户发布信息通常不需要经过验证,我个人比较担心这个平台容易被误用,像早期的电子邮件平台和移动短信平台一样,信息打包销售给各类合法或非法机构,导致大家邮箱里垃圾邮件泛滥,手机里垃圾短信频频。微博如不好好监控,类似的问题不可避免。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儿几乎没有人需要为信息负责任,你可以制造假新闻,也可以恶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去年的伊利、蒙牛“二奶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网上调研的不可靠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网上调研的参与者跟调研本身真正要关心的人可能是不一样的:主动参与调研的用户的个性不一定能代表真正关心这个话题的人;同时,很多人可能像在玩网络游戏或者第二人生一样用马甲。所以这些调研结果必须慎重对待网络营销。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3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