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实名制动了谁的神经
客户查询网整理 发布日期:2014/3/6 0:00:00

      摘要:博客之所以受人们喜爱,成为网络新宠,主要就在于它的匿名,匿名带来了隐蔽性和言论自由,使得我的地盘我可以做主。人们认为它属于“私人”网络日志,是一个完全私有、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挥洒自己思想情感的地方,网站推广不必拘泥他人约束。正是因为这样,才引发了博客实名是否压抑言论自由的讨论,也引发了如“语言暴力”、网络色情等诸多的网络问题。
      其实,博客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私人空间,网站推广而是一个带有公众性质的社会“产品”。从客观上,博客是网络的附属品,网络推广是公开的,附属于网络推广的博客不可能作为绝对“私有”的空间而存在,博主的言论、观点和思想肯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人造成影响。而主观上,每一个写博的人都或多或少是为了让人看,否则的话,作为完全私密的心灵日记应该放在只有自己能打开的电脑硬盘上,网络推广任何人都看不到,可以真正保护隐私,没有必要把它张贴在没有任何门槛限制、人人可以自由浏览评论的网络上。
      发布于网络推广即意味着公开,所谓纯私人日记和私有空间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纯私人空间的不成立,就意味着博主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对广大受众负责,必须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而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另一方面,从言论自由的角度,现在所讨论的博客实名实际是后台实名,即申请注册的时候用真实姓名,在BSP那里做一个存根和备份,以备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查到博主的真实信息,而发表文章的时候,仍然可以用网名,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影响说话的自由性。当然,你不能胡说八道,躲在暗处放冷箭,伤害别人,因为,网站推广已经增加了一个被人识别的把柄。应该说,这也是诚信的基本原则,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网络推广言论自由也不能以伤害他人和公共利益为前提。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言论自由都是相对的,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伤害大众的基础上。这个道理,所有人都应该是赞同和乐于接受的。
      网络上流传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道出了网络推广的现实状况。因为匿名,使人们对网络产生神秘、刺激的感觉,但也留下了自由、随意和不用负责的心理印记。随着网络推广各种应用的发展,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不断产生。
      首先是“网络语言暴力”不时出现。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博客第一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判决的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博客公司案,是我国首例进入公众视野的博客侵权案件,博客主人“K007”匿名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造成了网站推广无法核实言论的真实性和受害人申诉的真实性,将受害人逼上公堂。在平时的博客交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恶毒漫骂、人身攻击基本都是匿名,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有这些,对无辜的受众来说,是极大的伤害,是对另一部分人个人自由权的践踏。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名知名人物因为不堪忍受这种人身攻击而被迫关博就是明证。公平是对所有人的,不是损害一部分保护另一部分。对于受害者来说,查找匿名作者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许多受害者只能忍气吞声。网络推广而如果实名,维护权利则容易得多。
      其次是黄色信息泛滥,有些博客成了黄色宣传网站,北京最近就有人因在博客上贩黄而被刑拘,成为博客涉黄被拘第一人,而其博客托管商也将受到相应处罚。还有,“海容天天”征集男性下体照片事件。网站推广不说别的,现在论坛上的黄贴满天飞,编辑删都删不及;随便进入一个流量稍微高一点的博客,你会发现,黄色博客广告链到处都是,污染人的眼睛。实名制以后的BSP连带责任,可以强化网站的责任意识,也可以促使发贴的人加强自律。
      第三,虚假信息盛行。轰动网络游戏玩家的“铜须事件”,仅仅出于一个不实的传闻,数千万的玩家就掀起了一场“网络暴力”,把当事人在现实中的一切放在在网上曝光,并发出了种种恐怖的人身恫吓。如果网络推广是实名的,还会有如此之多的人去盲目参与吗?“流氓外教”恶搞愚弄网民事件也是例子。“流氓外教”侮辱中国男性和描写玩弄中国女性的言论引发了网民的“追缉”,但却被证实是“恶搞”。如果采取实名制,“流氓外教”将无处逃遁。博客的兴起,是互联网进入“双向互动”时代的显著标志,个人可以就生活、工作、他人、社会甚至国计民生自由发表见解。但由于网络推广的匿名性,大量不负责任的、未经证实的传言将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可能影响到股市、楼市、物价等经济活动,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这虽然是在网络中,但随着网络推广越来越贴近生活,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随意和不负责任就成为了社会公害,无论他是否打着“个性、自由、隐私”的旗帜。以博客为切入点,选择“实名制”不失为解决网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或许,每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都真诚地认为自己的博客是健康的,上述事件只是少数现象。但是,一个真正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应该抵制、至少是不应该害怕实名制的。在群体的利益面前,自由并非万能,诚信最为重要。如果是朋友之间,你说真话、说实话、说直话,只要是真心,对方应该能够接受,不必忌讳是否实名;哪怕是论辩,一个真正有素养的人只会尊重对手而不是害怕对手,只要不搞人身攻击,言辞激烈无所谓,关键看道理在谁手中。猜想,更多的人可能担心的是社会言论层面,即对国家的国计民生还能不能自由地发表看法。对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社会问题动不动就用“刀子”、“匕首”、“推翻”等网络推广极端方式是不现实不理性也是不负责任的。若真有真知灼见,在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自觉使用实名的今天,倒不如象北京的普通律师刘晓原一样,直接上书反映自己的意见,或许对现状多少有点改变。其次,不要忘了,就是在现有的匿名下,言论过于激烈,同样是要被删贴的。
      当然,网站推广实名制肯定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而网络营运商能否为用户绝对保密、是否会以此变为一种收费的依据等,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总结:好在现在只是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是否一定施行还不一定,大家也不用担心,倒是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广泛发表自己的言论,找到一条更适合净化网络推广环境的途径。有一个心愿大家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都需要一个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精神家园。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1293.htm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