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营销:突破反定位后续
客户查询网整理 发布日期:2014/6/29 0:00:00

  海尔是孤独的,单枪匹马在世界上做品牌,勇气可嘉,结果难料。

  鉴于反定位更多针对群体网站推广(国家、地区和行业)的所有成员,那么,改变不利的反定位同样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

  松下、索尼等品牌被世界认同,首先是日本家电企业的共同努力打造了“日本电器”这个产业品牌,产业品牌改变了世界对日本电器产业的集体认知,以至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所有日本家电品牌都是名牌。

  三星、LG等品牌的崛起与日本的家电品牌惊人地相似,都是行业集体崛起改变认知,然而再涌现世界级品牌。

  绝大多数世界名牌背后都有一个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产业品牌。

  瑞士钟表、瑞士军刀、瑞士银行,就是瑞士的产品品牌。消费者对产业品牌的认知会延伸到所有企业。

  巴黎时装、法国香水、网络推广法国葡萄酒是法国的产业品牌。消费者对产业品牌的认知同样会延伸到所有企业。 弱博势锐营管销理:在突线破反定位。

  改革开放初,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时,实际上已经被反定位了。

  你可以做得与跨国公司一样好——实际上也做不到,但做得同样好又能如何。

  中国的制造早已能够生产世界上顶级的奢侈品,但厂商仍然不敢在中国生产。这就是中国企业被反定位的结果。

  国家的崛起,能够改变所有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

  国家品牌,是所有企业品牌的国家背书。

  中国缺乏世界级品牌,不是中国企业不努力,不是中国营销人不专业,不是像很多人批评的中国营销落后,而是中国的发展还没有到火候。

  美国企业在世界品牌榜占据半数席位,首先因为他们是美国的企业,其次才是他们的专业、努力。

  欧洲国家在世界品牌榜的国别上占据半壁江山,首先是因为他们是老牌的发达国家。

  一旦中国进入世界顶级品牌排行榜,将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批进入,前提是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总体认同,是对中国和中国国民的认同。

  认同中国价格,不认同中国产品;认同中国产品,网络营销不认同中国制造;认同中国制造,不认同中国品牌;认同中国品牌,不认同中国创造。

  上述轨迹,就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上的成长轨迹,也是饱受专家诟病的轨迹。

  其实,这也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突破反定位,进而形成自己定位的过程。

  当世界认为中国企业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你无论做得多好也不会被认同。

  低价格、打价格战,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产品最好的办法,因为价格是最强大的诱惑力。

  因为受价格诱惑,所以购买中国产品。因为使用中国产品,才改变了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企业、对中国产品的认知。

  1亿件衬衣换1架飞机的价值在于,1亿件衬衣可以让1亿人改变对中国的认知。

  只有购买中国产品,才能改变对中国产品的不良认知。

  长期、大量购买中国产品,就会逐步认同中国制造,但不一定认同中国品牌。

  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只有当中国企业产品整体升级时才能产生。

  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产业品牌的被认同可以超前于国家品牌网络营销,国家品牌的认同超前于企业品牌。 弱博势锐营管销理:在突线破反定位。

  早在中国GDP占据世界三强之前,中国服装、中国鞋、中国家电等数千个大大小小的行业就已经占据行业排行榜首位,并且支撑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的崛起。

  中国服装、中国鞋,这些就是产业品牌,产业品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集体的力量形成的。 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全世界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反定位,最好的办法是集体走出去,通过集体行动突破反定位。

  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突破了反定位,它所有企业都突破了反定位。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4192.htm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