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推广中微博体的“病毒式的传播”和“乐队花车效
客户查询网整理 发布日期:2014/3/3 0:00:00

  摘要:微博只有140字,表情符号也非常有限。它其实是限制了表达。在微博推广过程中,因为微博体的出现,有些微博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努力寻求虚拟世界的交流能取得现实中交流的效果,更使得微博在网络推广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微博上的人很容易吵架、约架。两个人意见不一致,经过激烈的辩论,谁也没说服谁,彼此内心充满挫折感。为了消除这种不悦,于是更加拼命地想让对方听自己的,最终发展到声调提高、情绪愤怒、甚至使用粗话、肢体暴力。网上辩论既看不到对方也够不到对方,当你不能说服对方时,许多人只能通过向对方发送暴力文字,来减少自己内心的挫折感。据调查,网上的吵架几乎96%会发展成文字辱骂,而且会偏离最初争论的论题,变成人身攻击。在开始一场网络论战前,你要记住:永远不可能在网上赢得一场口水战。你越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就越让电脑另一头的那个家伙更加坚定他的立场;同理,那家伙的事实、数据和论证也强化了你的观点,结果是双方挑灯夜战,敲坏了几个键盘,也没能说服对方,反倒把自己气得半死。愤怒和脏话并非强势的表现,恰恰相反,它们的虚张声势正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虚弱。一个人对一场争吵投入的热情,恰恰与他所掌握的真实信息成反比。

  有些微博体的流行,背后有微博推广营销团队暗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往往很了解掌控大众心理的一些常用策略。比如用断言法,让大众接受权威口中“墨水就是白的”的断言。用重复法来深入人心,不间断在你眼前出现,每天都写段子,转发段子。还有就是传染法,从你这里发出的微博,迅速转给你的好友、好友的粉丝,以及粉丝的粉丝。说它是“病毒式的传播”并非是说它不好,而是指它的传播速度太快。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言论,在这种技术下,传播都会加速。

  在嘉年华花车游行队伍中,跳上乐队所在的花车,往往被视为入了主流,多数人也喜欢追随着乐队花车走,这种“乐队花车效应”说白了就是从众心理。一个段子,3个人讲,跟30个人、300个人、3000个人讲的效果是大大不同的。戏仿、转发,必须有个牵头的,否则段子往往转不起来。方舟子(微博)和韩寒(微博)在微博的口水大战,两个人都成为各自阵营的“牵头人”,引来大批跟随“乐队花车”的粉丝。

  总结:数码已经越来越占据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在网上吐了一天槽,而现实生活中一整天他都没说一句话。不同于网络沟通,微博交流的是,我们面对面交流时,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1274.htm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