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无法抓取的效应
从最早的传统媒体展示,到广告栏发布广告、派发广告单,甚至到目前运用社区网站、博客、网上的即时通讯等比较新型的网络形态去进行营销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同在认识新品牌和产品研究以及实际的消费模式上,互联网都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少企业已开始在营销行为上从传统媒体转型到数字媒体,然后做一个混合的营销搭配整合网站推广。
寻找中立性的信息已成为目标消费群体实施消费行为前的必备功课,而互联网上的这些新载体正好承担了这样的功能。
“无论任何产品,消费者在处于购物阶段时都会经历寻找信息、产品评比的阶段,这就促使企业营销会从目标用户购买产品通常接触的渠道入手,从这个角度来针对这群用户设计不同的接触点,以此让企业所投入的营销成本得到最大的回报。”林璟骅说。
但是,他提及,对于新型营销工具的使用尚有一定的门道。他指出,社交网站拥有显著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在借助该平台营销时,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比如在营销时要尽可能地去除产品推广背后涵盖的商业信息,把它变成一个亮点或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以此来渐渐地树立口碑才是正确的做法网络推广。”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广告有两个重要的量化指标,一个是有效性,另外一个是覆盖性。覆盖性通常可以计算,但是有效性却很难衡量,特别是在做网络营销的时候,由其产生的口碑和效率很难去计算。
在林璟骅看来,虽然微博是一个一定要运用到的新载体,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硬伤。“微博公开、中立的信息发布是一个亮点,但它的时效性很短,在设计一个营销活动的时候,企业会希望设计的原则是让它在微博上能产生持续的效应,可事实却是其载体的特性很难控制或是精准地预计到它实际产生的效应能维持多久。”他表示,“由微博产生的实际成本效应在事前无法进行预估,只能是个大概的判断,这可能会对企业进行线上营销效果的评估造成阻碍网络营销。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3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