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网路上比较热烈的消息是Google可能即将买下美国Web 2.0龙头网站Digg,买价可能和它一直以来的估值相差不远:2亿美元。另一边,Yahoo!则是状况依然浑沌,善/恶意并购危机暂时解除,另开了云端计算团队对Google急起直追,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也显示,我仍认为Yahoo!是被不捧它的舆论所影响,它与Google是玩不一样东西,不该是竞争者。
但有一部份,Yahoo!确定已经有点效果,而且目前还算跑在Google的前面,这东西是「线下版的email」,之前传出史丹佛大学即将将旗下所有email系统全面改用「Zimbra 」,而Zimbra正是被Yahoo!去年以3.5亿美元买下新的email产品,这次的Yahoo!线下版的email就是以Zimbra产品重新包装、并轰动宣传网站推广!
我试了一下,这套线下email必须下载、安装,透过浏览器使用,服膺RIA精神,使用者以AJAX技术操作,但设定档案高达38MB,下载之后,安装也需要一些时间,但一装好后,吓,它不只可以选择Yahoo! email,还可以用其他牌子的email(理所当然,因为只要设定伺服机即可直接用),安装时也可选用中文化,只是中文显然还没完全完美,譬如「设定精灵」的第一页就给我「设定定帐户」,多了一个「定」字,这一篇也说,从线上汇入Yahoo! Mail的内容得花半小时以上且滑鼠一碰就疑似当机,装好后,放在那边不碰,我侦测到它隔了约十分钟才开始向网路提交某个东西,不确定是提交什么。
以网路趋势来看,Email变成线下版,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其原因与后续涟漪,可分成三点来说:
一、Email是网路上被使用最多的应用:大部份的上网人口都在使用线上email系统,都有一两个Yahoo!帐号、Gmail帐号、Hotmail帐号,尤其是Yahoo! Mail更是龙头老大,当这个应用变成线下化,多数的网路使用者会被介绍到这个新的「用法」,就像Yahoo! Mail的新的AJAX版一样,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想用它,但只要有10%的人开始用,其人数之多,等于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中型网站的使用者,当你是一个中型网站,就可以影响其它人。意思是说,从今天起,许多美国email用户将会初尝「线下的滋味」。这个使用习惯一旦确立,Adobe Air便发烧,Google也可在Gear获得一些,新型态网路服务将被挑动、掀起新革命。
二、email已经是许多其他网站拿来与客户「送讯息」的「新进入点」:一个网站的进入方式(entry point)通常是从你浏览器顶端的住址栏,或是从某个网站超连结连进来,但愈来愈多的网站,为了吸引人们「回访」,大量的用email与客户保持连系,并在信中嵌入一个超连结,点下去就直接回到该网站的「某一个内陆页面」,可以做某一件事(例如回覆朋友来信、试试某个新功能…)。如果这些信,以后是寄到一个「线下版的email信箱」,这些超连结怎办?是否会促使新创网站们将超连结做其他的处理方式,一点击,就下载软体,或打开某一个现有的微软软体,还是启动MSN的某个插件网络推广?
三、新收益模式的来临:这是三点之中最有趣的一点。微软的Steve Ballmer说过「广告、广告、广告」,能够在线下的环境作广告,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机会。这机会目前除了各家IM的广告之外,还很少成功过,当email这个线上最大应用软体变成下载了,是否会让线下的广告整个起飞?
另外,新的收益模式呢?软体都已经让使用者下载了。当一个使用者愿意下载软体,并且做了这么多设,他使用的诚意已经「非常足」,已经不是一般网站的「随手拿」了。这样充沛的动力,是不是表示,如果我们在此时向使用者立刻要求收费,才能使用若干元件,他们也会欣然接受?收益模式的部份还可讨论到,一旦下载,它就变成了特别的软体。
我自己最看好的是,既然email又变回了线上软体,创业家的网站不但重新思考如何以email为网站的进入点,也可使用email为「制作平台」,这样,就有机会也将本身的网路服务变成「线下化」,平时先用一个template在线下制作好,上线时,就直接email过去,得到回覆,再下线,在线上玩玩玩,下次再寄回去。完全不必进网站,完全不必上线,就可以玩了。或许可以来开发一个这样线下版的数独?或其他游戏?这样的「email制作平台」,也可能成为一些网站必要的功能,因此这个制作平台本身或许也是很棒的创业点子。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2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