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由于其内容简短,写作门槛低,加之发布渠道热点关注更加便捷化、多样化、同步化,使得信息生产趋向于零时间。从微博的发送特性来看,其符合4A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 anything),微博成为了一种流动的信息发布装置。
信息传播机制:零时间微博的信息传播零时间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源传播的零时间,第二是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1)信息源传播的零时间信息的推广机制保证了用户所关注的人更新了消息之后,系统自动将更新的信息聚合到接收者的个人主页当中,按时间顺序排列出一条条信息,是信息的同步主动呈现。另外,不仅信息的发布渠道多样化,用户同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如客户端、手机等来接收短消息,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保证了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2)信息再传播零时间微博客转发功能的一键设置加之内容的简单性,使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阅读信息、再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步完成,即实现了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
基于社交关系的传播。虽然微博客采取的是单向跟随的人际关系,但是通过所提供@功能 (用户名前加上@符号起到消息提醒的功能)、转发功能等同样给用户创造了一种开放的社交 关系,扩展了用户之间交流的机会,但各自又保持了完整的信息流。信息接收者看到信息后, 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转发。这样一来,思想、链接、以及其他的信息就可以被很快地传播以及追踪到。用户通常将转载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背景,加上自己的评论后进行转发,在信息增值的同时构成了新一轮的对话。
广播式的信息传递。微博摒弃了社交网站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而是以单向的跟随关系简化了社交关系。微博中的关注与被关注形成了其独特的信息分享、流动模式,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对称的人际关系,这种不对称形成了微博客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用户可以任意关注他人,而不需要形成双向的好友确认关系。这种不对称的跟随关系,削弱了对接收者回复消息的暗示性,保持了发表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适度距离感,这种松散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保证了信息即时扩散的高效性。每个用户都可以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保证了信息推到一定的分众群体中,而分众群体又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以此类推形成了分众广播模式,信息的流动是广播式的,确保了信息即时扩散具有了大规模用户基础。当同时在线(包括web网页在线,手机在线等)的人群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就会产生核分裂效应,一条信息通过信息源的即时传播,大规模关注者的信息即时再传播,就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扩散。
总结:目前,微博的信息发布整合了多种平台,可以通过Web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绑定 IM 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实时发布简短消息。另外,微博的同步性功能设置可以将一条信息同步发布在其他关联的微博网站上。这也正是微博推广的优势所在。
信息网址:http://www.khcha.com/ziyuan/view11417.htm